為什麼我的體能訓練會卡關?認識超負荷原理
在進行任何體能訓練時,我們都期望能不斷進步。這背後最重要的科學原理,就是「超負荷」(Overloading)。簡單來說,超負荷指的是在運動過程中,給予身體高於其原始水準的刺激。當身體為了適應這種壓力,便會強化相對應的能力,進而讓我們的運動表現提升。
當然,這種刺激必須是循序漸進的。我們不可能一夕之間就舉起超大重量,而是要透過逐漸增加強度的方式,迫使肌肉與體能不斷超越現有水準。然而,僅僅是不斷地進行高強度訓練,並不能保證持續進步,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。這就需要另一個關鍵概念——「超補償」(Supercompensation)的配合。

讓肌肉變更強的秘密:超補償(Supercompensation)
「超補償」是指身體在經歷超負荷訓練後,透過恢復期,讓體能水平超越原本基準的現象。當高強度運動結束後,我們的身體會感到疲勞,體能暫時下降。但若給予充足的休息與營養補充,身體不僅會恢復到原有水平,甚至會「超額」補償,讓肌肉和體能變得比訓練前更強壯,以應對下一次的挑戰。

抓對黃金時間點!如何打造訓練的「正循環」
要讓體能訓練的效果最大化,「時間點」是致勝關鍵。你必須學會在超補償的高峰期再次進行訓練,才能創造不斷進步的正循環。
正循環:讓表現持續進步
理想的訓練模式是:在身體完全修復並進入超補償階段時(圖形上升的部分),再次施加超負荷訓練。如此一來,你的體能起點會一次比一次高,形成一個持續向上的螺旋,讓表現節節攀升。


負循環:越練越累,小心運動傷害!
如果在身體尚未完全恢復、超補償還沒出現前就急著進行下一次訓練,反而會讓體能不斷下降,進入「負循環」。這種狀態不僅讓你的訓練白費力氣,長期下來更可能演變成過度訓練,大幅增加疲勞感與運動傷害的風險。讓原本的體能訓練直接變成「操」負荷。

休息太久?當心「用進廢退」
反之,如果在超補償階段過後太久沒有進行下一次訓練,身體能力又會慢慢退回到原本的水平,這就是所謂的「訓練可逆性」。

我該休息多久?超補償的關鍵時間
那麼,到底該休息多久才能抓到超補償的黃金時機?
一般來說,超補償現象會發生在訓練結束後的36至72小時內。這意味著,同一個肌群的體能訓練至少要間隔一天以上。但這並非絕對,因為每個人的恢復能力、訓練強度與身體狀況都不同。
網路上有許多的實際訓練講解可以參考 ▼ 但仍建議與專業教練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!
除了尋找教練、透過網路瞭解資訊,最好的方式其實是仔細聆聽身體的聲音,確保自己感覺恢復充足後,再進行下一次高強度運動。與教練保持良好溝通也極為重要,他們能根據你的即時反饋調整訓練菜單,幫助你達到最大效益,並有效避免過度訓練與運動傷害,幫助你達到最大訓練效益!
參考資料:
|
【更多運動知識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