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研究證實:想「鍛鍊大腦」竟然能用跑步機!

欸,你有沒有發現,過了 35 歲,身體有些地方開始在跟你抗議?以前追垃圾車、趕捷運都臉不紅氣不喘,現在爬個三、四樓就開始喘;有時候在平地走路,還會不小心絆到一下。

身體其實在偷偷告訴我們一件事:你的腿力在流失!更神奇的是,這竟然跟大腦有關係!

老一輩常說「人老腿先老」,這句話真的不是開玩笑的。但別擔心,最近一篇發表在《神經工程與復健期刊》的研究,雖然是針對健康的年輕人,卻揭示了一個對所有年齡層都至關重要的「大腦平衡原理」,這個原理,正是我們預防腿力流失的關鍵解方!

放開扶手走快一點,大腦居然會這樣反應?

這篇研究其實蠻有趣的,科學家們找了一群健康的年輕人來跑步機上走路,設定了兩種情境:

  • 速度:慢慢走 (時速 3 km/h ) vs. 快步走 (時速 5 km/h)
  • 扶手:雙手抓著扶手 vs. 雙手自然擺動

實驗方案

結果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:

  • 當你不扶扶手:速度從 3km/h 提高到 5km/h 的時候,大腦裡負責「平衡控制」的區域,燈號整個「亮起來」,變得超級活躍!這表示大腦正拼命工作,協調全身肌肉來穩住你。
  • 但當你抓著扶手:不管你走快還是走慢,大腦的活動都沒太大變化,幾乎是「躺平」狀態。雖然很安全,但大腦跟肌肉的訓練效果就大打折扣了。

簡單來說就是: 快走時放開扶手,你的大腦和肌肉會「連線」動起來,一起接受挑戰、一起變強。但如果一直依賴扶手,大腦就沒機會練習,訓練效果自然就差了一截。

不同跑步機使用方式對大腦活化的影響 (結論摘要表)

狀態 不扶扶手 (No Handrail) 扶著扶手 (With Handrail)
慢速走 (3 km/h) 大腦活化程度:低
結論:屬於基礎步行狀態,對大腦挑戰小。
大腦活化程度:低
結論:與不扶差異不大,因任務本身很簡單。
快速走 (5 km/h) 大腦活化程度:極高 (全面活化)
結論:對大腦是最大挑戰,研究中測試的 12 個相關區域,有 10 個都被顯著活化,訓練效果最好。
大腦活化程度:極低 (無全面活化)
結論:扶手提供了支撐,僅 1 個區域被顯著活化,大腦參與度大幅降低。

總結:「不扶扶手」的狀態下「提高速度」,能引發大腦運動相關區域廣泛且全面的活化 (10/12),是達成神經協調與平衡訓練效果最好的方式;反之,扶著扶手則幾乎無法達到同樣的訓練效果 (1/12)。

實驗結果

所以,跑步機的扶手,到底該不該抓?

這個問題,真的超多人問!答案其實很簡單:看你的狀況。

  • 🔰 新手村玩家 / 怕跌倒的朋友:拜託!請先抓著扶手,安全永遠是第一位。先讓身體習慣在跑步機上走路的感覺。
  • 💪 中階玩家 / 想進步的人:當你覺得走起來很穩了,可以試著把速度設定在 3 公里以上,然後「短暫」放開扶手幾秒鐘,再握住。慢慢拉長時間,讓大腦和腿部肌群開始合作。
  • 🏆 進階挑戰者:如果你已經能穩定放手快走,可以把速度再往上加到 4-5 公里。記得!一定要把跑步機的「緊急安全夾」夾在身上,周圍清空雜物,安全措施做好做滿。

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學腳踏車,輔助輪很重要,但總有一天要把它拆掉,你才能真正學會平衡,對吧?

跑步機 扶手

跑步機快走訓練菜單:4 步驟增加腿力與心肺功能

想把這個研究的好處最大化,你可以試試看這個簡單的訓練菜單:

  1. 安排 20-30 分鐘的跑步機快走:設定時速 3-5 km/h,這個速度不僅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,而且比在戶外走柏油路更好控制。尤其台灣夏天悶熱、冬天常下雨,在家用附有避震功能的跑步機運動,安全、舒適又能持之以恆。
  2. 加入一點平衡小挑戰:除了跑步機,平常在家也可以練練單腳站立、靠牆深蹲,強化你的下盤和核心肌群穩定度。
  3. 慢慢來,比較快:不用急著一步到位。今天放手 10 秒,下週挑戰 30 秒,循序漸進,身體才不會抗議。
  4. 把數據當成你的闖關紀錄:跑步機上的時間、距離、速度,不只是燃燒卡里的數字,更是你腿力進步的證明。看著數字慢慢成長,超有成就感的!

分享個真實小故事

住在新北公寓的 45 歲林小姐,是個標準的內科上班族,每天黏在椅子上超過八小時,常常覺得下半身沒力。

她聽了建議,在家裡的跑步機上每天快走 25 分鐘。一開始她也是怕怕的,扶手抓得緊緊的。大概一周後,她鼓起勇氣嘗試放手走,從一開始的搖搖晃晃,到現在已經能穩穩地用時速 5 公里走完。她超開心地分享,現在不只走路變穩,連去菜市場提重物、跟孩子玩,都覺得游刃有餘!

腿力,就是你最重要的「保命符」

這篇研究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:腿力就是你的「第二心臟」,也是我們的保命符。 而訓練腿力,不只是練肌肉,更要連「大腦」一起練。

跑步機不只是個讓你流汗減肥的工具,它更是你訓練「平衡感」和「腦力」的神隊友。

所以下次用跑步機的時候,記得試試看慢慢放手。說不定幾個禮拜後,你會驚喜發現自己走路變穩、上樓梯也不會喘了。這種感覺真的很棒!


FAQ 常見問題

Q1:每天快走多久才有用啊?

A:不用太久,建議每天或每週 3-5 次,每次 20-30 分鐘就很夠了。重點是持之以恆,讓身體記住那種感覺!

Q2:所以跑步機一定要放手才有效嗎?我怕跌倒耶...

A:不用勉強喔!安全第一。研究的精神是「漸進式挑戰」,先求穩、再求好。等你覺得自己準備好了,再慢慢放手嘗試就好。

Q3:那我平常在戶外散步、快走不行嗎?

A:當然可以!但台灣很多人行道高高低低,有時候還要跟機車爭道,在家跑步,能精準控制速度、環境單純的室內跑步機是個更安全的選擇,也不用擔心天氣或空氣品質的問題。

Q4:快走會不會很傷膝蓋?

A:只要姿勢正確、循序漸進,快走其實是衝擊性很低的運動。建議選擇有避震設計的跑步機,穿上合適的運動鞋,從慢速開始,通常不會對膝蓋造成太大負擔的。


延伸閱讀:你可能也想知道...


參考來源

  •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(2025). Treadmill handrail use and cortical activation at different walking speeds.
  • WHO. Physical activity and older adults.
慢跑有氧運動肌耐力超慢跑跑步機

留言

所有留言在公開發佈之前,都會被編輯審核是否有不雅字眼